管太多就會管不動

2015-09-23

作者on.cc東網 | 社會觀察2015年9月21日 上午11:54

鼓勵的話語中還夾雜否定的言語,對關係還是有一定的傷害

鼓勵的話語中還夾雜否定的言語,對關係還是有一定的傷害

【on.cc東網 作者:洪仲清 臨床心理師】

她嫌她媽管太多,我本來想說,這可能只是年輕人常有的講法。沒想到,媽媽倒是坦白不諱:「她現在這麼散,我如果不好好管一管,將來出去怎麼會有老闆要她?要怎麼嫁得好?」

我大概猜得到,媽媽等於一邊管她女兒,一邊否定她。一方面是被管得煩躁,二方面是被否定得難受。只是,媽媽不把女兒的心情當一回事,這種狀況有時候會搞到遺憾發生了,家長才有機會覺悟。

她女兒倒是抓緊機會,可能是好不容易找到公正第3人,把她一肚子的苦水講出來。

「她連我平常穿的衣服都要管,都要她挑、她幫我買,結果都是菜市場歐巴桑的樣子」、「她常會問我交朋友的狀況,如果是單純關心,我沒意見。偏偏她對我交的朋友都不滿意,一定要我去找功課好的,最好是班上前幾名的,成績普通的她還不見得會滿意喔」、「我的臉書要加她做好友,手機也要定時讓她檢查,不然我就不能用電腦,不能買手機」…

我的表情藏不住我的心情,雖然我遇過好幾對親子也是這樣的狀況,每次一聽到還是忍不住驚訝。這種管法,親子關係不出問題才奇怪,可是,很多時候家長不是不知道自己管太多,而是家長管不住自己的焦慮,感性戰勝理性。

媽媽也準備好了,平常她怎麼回應女兒,現在也都搬出來,想讓我理解她的考量。

「她都想要買專櫃的衣服,可是,真正厲害的人,是便宜還能挑到好貨。她不能穿得太暴露,要不然出去會有危險」、「本來就要找功課好的人交朋友啊,這樣朋友才能互相影響,讓她功課好啊,難道,會有一個媽媽希望女兒功課不好嗎」、「現在網友很多很奇怪的人,我當然要看著她啊,今天如果她被誘拐出去,被人家怎麼樣了,後悔都來不及了,我寧可她現在討厭我,以後她就知道要感謝我」…

寧可犧牲親子關係,也要按照自己的方式,保護孩子的安全,讓孩子按照自己覺得好的方式來生活。這樣的結論,普遍存在在管太多的家長心裡。那種「現在會討厭,以後會感恩」的邏輯,更是經典,代代相傳。

我猜,年輕人大概會有一種心情,是「我怎麼講都講不過妳,乾脆不想講了」。那是一種憤怒與無奈的交雜,然後,年輕人自己的人生也會有許多困惑,這些都不太敢跟媽媽說了。有時候,如果忍不住說幾句自己在學業與人際上遇到的艱難,說不定還可能被父母「酸」回來,特別是平常很有主見的年輕人,這時家長還可能會說「誰叫你都不聽我的話」。最後,年輕人有可能對父母徹底失望,可是又沒辦法放下對父母的愛的渴望,心懸在半空中,漂泊無依。

很多場合,我會被迫在時間不夠的情況下,給當事人意見。然而,很多議題的討論,沒有適當的時間與空間,實在難以進行。當事人的互動模式,豈是一朝一夕,任誰也難預料,就算好好跟雙方談,改變能什麼時候啟動?於是,轉介到適當的地方,而不輕易地做分析,就成了很不得已的選擇。

以這個例子來說,我優先請媽媽讓年輕人有個吐露心聲的場合。因為親子關係不佳,最常見的狀況,就是年輕人遇到自己無法處理的問題,也不想跟家長說。結果沒辦法及時協助,小事變大事,大事最後難以收拾。

講遠一點,年輕人可能對跟權威者建立關係,會感到害怕與失望。若有一個權威者,能跟年輕人建立起信任關係,讓年輕人知道,關係中的其他可能性,這可以讓年輕人的心踏實一點,能更有力量面對自己的父母。不要講到未來會不會感恩這件事,光是現在就已經受不了了,目前的生活能先過得去再說。

至於家長,價值觀的養成幾10年了,不是那麼容易改的。希望孩子進步,所以否定孩子,這種看似衝突的教養觀,其實在傳統的文化中隨處可見。真的跟家長聊,有些家長還是知道,要孩子進步,還是鼓勵最好,可是又拉不下臉。或者鼓勵的範圍非常狹窄,而且還帶著否定,以及種種壓力。

「你看,這次成績不錯,你是做得到的嘛!你以前考那是什麼成績,講出去我都沒面子。以後,至少要保持這次成績,只能進步,不能退步!」如果真要講幫助家長,恐怕沒兩倍於年輕人的時間,不足以深入與全面。管太多、太細,反而管不動,潛藏在家長心中的焦慮擔憂,說不定比年輕人的困擾還嚴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