資方惡待工會 勞部有解方

台灣勞資長期處於緊張關係,勞動部不當勞動行為裁決機制實施至今受理300多件案件,甚至有兩家企業遭工會提起14件以上裁決案,勞動部決定從預防著手,本月起首度啟動「不當勞動行為入廠輔導機制」,藉由指派具調解勞資爭議專家入廠免費個案輔導,協助勞資雙方建構解決爭議方法,減少不當勞動行為發生。勞動部表示,凡有工會的企業都可提出申請。

勞動部自2011年5月起實施裁決制度,根據統計,至今年9月止共受理312件裁決案,其中涉及資方干預工會活動者共92件,涉及資方對工會幹部解僱、不利考績、調職及減薪等不當對待共89件,兩者是裁決案最大宗。

據了解,312件裁決案中,很多企業都被工會重複提起裁決,排名第一的企業有15件裁決案,排名第二企業有14件、第三名12件,顯示不少企業勞資關係處於緊繃狀態。

勞動部表示,勞資進入裁決,多半因彼此存在利益衝突,例如資方代收工會會費爭議、會務假談不定等。
勞動部希望除了事發後裁決仲裁,也可在事前先提供雙方一個解決問題的平台,由具有經驗的專家輔導雙方從敵對角度調整為互利模式,協助彼此真誠談判,或許可以不用進入裁決機制。

官員表示,只要有工會的企業都可提出請「不當勞動行為入廠輔導機制」,企業可以針對特定議題尋求輔導協商,例如針對工會幹部工時排定、會務假,由專業人員引導雙方進入協商過程;也可以是案例學習,由專家協助勞資雙方就各種可能的利益衝突尋找共識,「入廠輔導絕非講課,而是實務操練」。

勞動部表示,既然是協助勞資雙方找到降低衝突方法,政府就不會對企業個別勞資爭議論斷是非,也不以解決特定問題為目標,而是藉由訓練過程,讓勞資找出裁決之外的互利方案,也可避免資方因不諳法令而遭工會提出裁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