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-01-07
第六屆第四次理監事會會議紀錄
第六屆第四次理事...
更新日期:2011/01/10 04:11
記者侯承旭/專題報導
企業近來紛紛引進派遣勞動,在層層剝削下,勞工實際領到的薪資普遍在基本工資上下浮動,甚至比外勞還低,加上派遣勞動至今仍缺乏專責的法律規範,台灣勞工的勞動條件逐漸走下坡,今年各行各業都傳出有不錯的加薪機會,或是提高年終獎金,但派遣勞動年終最多也可能只有一個月。
職缺多 勞動條件倒退嚕
近兩年來,政府舉辦的就業博覽會宣稱職缺動輒上千個,但派遣勞動的職缺幾乎佔了三成,尤其以高科技廠最普遍,基層作業員全部採用派遣,失業率雖較過去下降,但勞工朋友實際的勞動條件卻一年不如一年。
鴻海去年對中國的基層作業員大舉加薪,羨煞所有人,但台灣的高科技廠卻大量引進派遣勞動,不僅沒有加薪的空間,勞動條件還大倒退。
目前高科技廠的派遣勞動薪資從一.八萬元至二.三萬元不等,除了需配合大夜班輪值外,還要穿著無塵衣站立八小時,如此的勞動條件與外勞沒有兩樣。還有企業惡意資遣員工,引進派遣以降低成本。
派遣勞動屬於「非典型勞動」,由需要人力的要派公司與派遣公司簽約,再由派遣公司對外招人到要派公司上班,直到合約期滿。即使要派公司很賺錢,派遣勞工永遠沒有加薪、升遷的機會,與正式員工相比,薪資福利可能只有六成。
薪資低 甚至比外勞便宜
若要派公司與派遣公司簽訂每名勞工薪資二.二萬元,派遣公司付給勞工可能只有一.八萬元,從中賺取差價。日本、韓國的派遣勞動大行其道,是造成貧富差距的主因。
以往高科技廠的作業員底薪不高,但因為有豐厚的員工分紅、三節獎金、績效獎金等,求職者趨之若鶩。如今派遣勞動除了底薪外,最多只有一個月的年終獎金。
引進派遣的企業坦言,聘僱外勞除了薪資外,每個月還要繳交就業安定基金,還要負責吃、住,並需額外聘僱外勞管理人員,而且引進外勞還要經過政府層層把關;使用派遣勞動則只要付薪資就夠了,不必支付勞健保、退休金準備,緊縮人力也不用付資遣費,不論從管理彈性或是勞動成本,「都比外勞便宜」。
派遣的勞資糾紛時有所聞,若勞工未如期領到薪資、未加入勞健保,或是發生職業災害,要派公司與派遣公司經常互踢皮球,弱勢勞工總是「用完即丟」的犧牲品。
有鑑於派遣勞動爭議不斷,勞委會頒佈「勞動派遣權益指導原則」,明訂薪資、退休金準備、資遣費、勞健保的責任歸屬,並准許派遣勞工籌組工會。但工運團體批評派遣勞動就是剝削勞工,應全面禁止。
高市勞工局官員表示,派遣勞動確實不利於勞工,但要派公司會挑選表現優異的派遣勞工,給予納入正式編制的機會,現階段工作不好找,求職者不妨挑選正派經營的派遣公司,累積工作經驗,為下一個更好的工作預做準備。